7 月 17 日至 22 日,羽毛球奥运冠军陈清晨随 "决胜巴黎・绽放奥运 —— 奥运冠军面对面" 巡回宣讲团走进西藏,用镜头记录下这段跨越山海的体育精神传递之旅。她在社交媒体发布的 plog 中,不仅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风光,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与马龙、黄雨婷、龙道一等奥运冠军的暖心互动,以及与西藏各族群众同频共振的感人瞬间。
一、高原宣讲:冠军故事点燃青春热血
在林芝市广东实验小学的体育馆内,陈清晨与小学生们围坐成圈,分享自己从广东农村走向奥运领奖台的蜕变历程。"我身高只有 1 米 65,在羽毛球场上并不占优势",她指着 plog 中训练馆的照片坦言,"但每次看到国家队队服上的五星红旗,就觉得所有的伤病和汗水都值得"。当藏族女孩桑丁拉姆提问 "如何克服失败恐惧" 时,陈清晨展示了东京奥运会女双决赛的视频片段:"这一分我们救了 7 个球,不是因为技术有多好,而是因为我们都抱着 ' 死也要死在场上 ' 的信念"。
在西藏军区某部的宣讲现场,面对整齐列队的官兵,陈清晨一度哽咽:"当我看到大家在海拔 4000 米的高原负重训练,突然理解了 ' 使命在肩 ' 的重量"。她特别提到巴黎奥运会前的至暗时刻 —— 搭档贾一凡突发肺炎住院,自己独自承担起双人组的训练任务:"那段时间我每天加练 2 小时防守,直到膝盖积液,但想到战友们在边防哨所的坚守,就觉得没有理由放弃"。
二、赛场互动:体育精神跨越海拔传递
在林芝鲁朗镇的田间院落,陈清晨与藏族群众跳起了锅庄舞,plog 中她穿着藏式围裙的身影格外亮眼。"这个动作要像雄鹰展翅一样舒展",她一边示范羽毛球挥拍动作,一边指导村民练习工布响箭,"其实射箭和打羽毛球一样,都需要心无旁骛的专注"。在军营的羽毛球场,她与战士们组队对抗,特意让新手站在网前:"你们负责进攻,我来补位防守,就像战场上的战友配合"。
乒乓台前,陈清晨饶有兴致地观看马龙与官兵的较量,plog 中她抓拍的马龙下蹲救球瞬间被网友称为 "神仙画质"。当得知战士们平时只能在水泥台上打球,她立即联系体育用品企业捐赠了 10 副专业球网:"希望你们在训练之余,也能享受运动的快乐"。
三、群星同框:奥运精神在雪域共鸣
在拉萨开往林芝的复兴号动车上,陈清晨晒出与马龙、龙道一的 "车厢合影"。照片中三人手持清华大学学生的来信,信中写道:"你们在高原传递的不仅是体育精神,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"。活动期间,潘展乐、张雨霏通过视频连线送来祝福,陈清晨将这段画面剪辑进 plog:"虽然我们从事不同项目,但为祖国而战的初心始终相通"。
在 "中国体育 再攀高峰" 主题活动现场,陈清晨与 9 位珠峰登顶者共同朗诵《中华体育精神颂》。当听到 1975 年登顶队员讲述 "用身体作人梯" 的故事时,她在 plog 中配文:"从珠峰到奥运赛场,中国人的攀登精神从未改变"。活动结束后,她特意将自己的奥运金牌挂在登山英雄夏伯渝的假肢上合影:"您失去的是双腿,而我们获得的是永远向上的力量"。

四、plog 背后:体育赋能边疆发展
陈清晨的 plog 中,有一组对比照片格外引人深思:一边是林芝小学生在简陋球场上练习发球,另一边是她与西藏藏医药大学学生共同设计的 "体育 + 文旅" 路线图。"我们计划开发高原羽毛球训练营,让更多人通过运动了解西藏",她在与北京市援藏干部的交流中透露,"就像马龙说的,体育是最好的文化使者"。
活动期间,陈清晨还发起了 "冠军签名球拍捐赠计划",目前已有 23 所西藏学校收到了她与队友的签名装备。"每支球拍上都刻着 ' 超越自我 ',这是我们想送给孩子们的成长礼物",她在 plog 结尾写道,"期待下次再来时,能看到更多藏族少年站上全国赛场"。
这场跨越 4000 米海拔的奥运宣讲,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递,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。正如陈清晨在 plog 中所说:"当我们在布达拉宫广场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时,终于明白,体育的力量可以跨越语言、超越地域,让 14 亿颗心紧紧相连"。随着活动收官,她的 plog 已收获超百万点赞,网友纷纷留言:"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样子,用行动书写家国情怀kai云体育app手机下载"。